- 注册时间
 - 2007-7-26
 - 最后登录
 - 2012-4-24
 - 在线时间
 - 49 小时
 - 阅读权限
 - 100
 - 积分
 - 2593
 - 帖子
 - 1295
 - 精华
 - 0
 - UID
 - 96
  
 
 
 
 | 
巫姓名人篇
---巫元彪整理 
 
巫族是中国古老之民族,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,与华夏文明史同源同流,巫族在历 
史上曾经有过辉煌灿烂的年代,巫氏先辈们在医药、文字和天文方面为人类社会作出过 
极其重大的贡献,这是巫姓的骄傲。巫族历代均有伟人辈出,巫姓人在各行各业为国家、 
为人民所作出的事业和所立的功绩多的无法计数,在有关的文史中均有记载:在此也无 
法一一例举,本书只限作者现所了解到的一些巫姓重要人物介绍如下: 
 
巫常氏:是为皇人,开图挺纪,执大同之制,调大鸿之气,正神明之位,盖范无形尝无味, 
要会久视俜ɡ慷?ご嬲摺?br> 巫妨:著有《小儿颅囱经》,可占天寿与判别疾病,世代子孙相传相授,为吾国最古之幼科 
医学。 
 
巫彭:上古炎黄时代,人类文明尚处于萌芽启蒙状态,特别是对伤痛疾病缺乏认识, 
束手无策,甚至是坐而待毙,我氏彭公通过他的聪明才智,认真细致地观察各种动物采 
集百草自已治疗,并勇敢无畏的亲自口尝身试,弄清了中药的药性药理,在掌握了这些 
知识后,对病人进行治疗,活人无算,使人在正常下寿命延长,以尽天年。在上古时代 
名声大震,世代医学相传相授,从无间断。据《吕氏春秋篇》记载:“巫彭:黄帝医相, 
作医济世,使人尽年,因医术精良,黄帝轩辕氏敬之如神,礼聘为大臣,居同位、车列 
行”。五千年来一直是我国之医学始祖,今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的《中华姓氏探源》一 
书,载有巫氏是历史上以医学传家的著名家族。 
 
巫咸:唐尧时代人,以作筮著称,巫咸是形成儒派的鸿儒鸿术来指导论证医学药学, 
并把他提高到济世的理论上来,使医药学大进一步,从而名声大震,据史书记载:他能 
以祝延人之福疾,知人之生死存亡,期岁月论断如神,尧帝敬之为神巫,并封为良相。 
巫人:字乾,为帝喾高辛氏之才子,显于唐虞,封于巫,称八元、阏伯、实沈、叔戏、 
晏龙、巫人、绩牙、厌越为虞布五教,与八恺称十六相(又作十六族)。 
巫咸:名举龄,字履详,讳咸,号学术之士, 山西省夏县人氏,商朝太戊帝为左丞相, 
 
巫咸事迹见巫咸传奇。 
 
巫贤:名圣连,字宏才,号思齐,讳贤,巫咸之子。巫贤也博学多才,宛有他父亲风范, 
辅助祖乙帝。祖乙时有河决之害为水所圮王惧命以为相,巫贤执政倡言行辞,为全民乐道, 
他克尽其职,为民作想,治国有方、天下大和、社稷中兴,诸侯宾服、万民敬仰,史传流芳! 
官封右丞相。 
 
巫显高:字仰峰,才略超群,仕周,官封靖边将军,居河南省开封府城北永和村。 
 
巫使蓝:周历王时以卫国为卿士大夫修周与善政。 
 
 
巫宁远:周历王朝时与荣夷公同为士,荣夷公卿好利,王专任之,谏公不听,而远遁焉。 
 
巫针:周平王时仕於鲁隐公为大夫。 
 
巫子期:春秋时孔子弟子,尝宰单父。以星出、以星入,日夜不处以身亲之,而单父治, 
后转封东阿侯。 
 
 
巫钟:周桓王时仕鲁隐公为大臣。 
 
巫臣:又称巫屈,字有忠,号进轩,才德兼优,春秋时仕楚共王,为周朝将军,囚楚代肖 
进言曰:师人多寒王巡军抚而勉之,三军之士喜之皆如挟纩,以命为御前谏忠侯,封申公 
(今河南省信阳县),与楚相子反不合,盗夏姬以奔晋。景公用为大夫,赐邢为采邑,楚 
相子反怨巫臣,灭其族,巫臣怒,乃请出使吴国,献联吴制楚良策,教吴王以战车骑射 
之兵法,而吴自此北通於晋,得以雄霸诸侯。巫屈生子狐庸。 
巫狐庸:巫屈之子:仕吴,为行人使通晋吴之好任以国政。 
 
 
 
巫妨:春秋时为大医掌院。 
 
巫乐:周定王十八年时为晋大夫,到周简王时为天使。 
 
巫如:周灵王十一年为使臣。 
 
巫阳:战国时为大臣。 
 
巫季:战国时为鲁国大夫。 
 
巫悦来:字效忠,有勇机谋善骑射,征边蛮有功,官封都尉。 
 
 
 
巫秉义:汉文帝时为宰相,亲策贤良能直言极谏者公以对策居高第后出宰平多善政焉。 
 
巫嘉:汉高祖八年汉室赐扶氏钦师。 
 
巫炎:汉武帝时为附马都尉。 
 
巫蛊:汉武帝命封为巫师道士,后元宪宗封为大臣,以卜筮之术凡行事。 
 
巫宏义:汉宣帝时为西域都尉。 
 
巫捷:汉时为冀州剌使,善理政事。 
 
巫都:汉时为大儒,著有养性经行世,对生活习序规划、裨益良多。 
 
巫维清:字若泉,工书画为员外郎。 
 
巫登甲:字占鳌,仕汉,官拜丞德郎。 
 
 
 
巫宽尚:字原齐,为西晋员外郎。 
 
巫阳:东晋建武时为军中都统。 
 
巫绍贤:晋宣帝时为侍中并管机要事。 
 
巫达可:为魏公子信陵君门客。 
 
巫惠康:陈文帝时为太子詹事。 
 
 
 
巫暹:讳恪端,隋文帝时为佐仆射命判吏,礼兵三陪事,东晋末年,匈奴刘渊得势, 
在山西平阳称帝,五胡乱华,不少巫姓因怕株连,改姓许、柯迁徙各省,唯我巫暹公在 
这危难之时,不畏强暴、不怕株连残杀,从山西夏县避乱山东兖州,而后转徙福建剑津 
(今南平市东)距今1600年左右,是我族入闽始祖。 
 
巫昭郎:讳文泰,妣夫人裴氏,高氏,于隋朝大业年间(即:公元608年),率子巫罗俊奉 
祖骸从福建省剑津迁居到黄连峒(即:宁化县)开发,并葬祖骸於竹筱窠。从而把巫族带进 
了希望之光!人杰地灵、丁财兴旺、人才辈出、声名远播、裔孙瓜瓞绵绵、遍及海内外、 
永远繁荣昌盛!现从历史的实事证明,昭郎公当时是非常有远见,有先见之明。 
 
 
 
巫罗俊:唐太宗以剿平寇乱,开化南蛮,勋业彪著,先后颁诏敕封巫罗俊为黄连峒镇将, 
镇国威武侯,赐与尚方宝剑,便宜行事,袭荫三代。 
巫彦徽:字仲懿,闽之临汀宁化县双井巷人,该公学识渊博,文彩飘逸,与隋炀帝同一 
朝代人,据(资治通鉴隋书高祖记原话)隋炀帝年青时好学,善为文,能歌曲。我彦徽公在 
文学方面与隋炀帝有交往,仕隋官至太子舍人(太子舍人掌管文记、侍从、宣传令旨、 
分判坊事)。后炀帝巡幸江南,炀帝为臣下宇文化及所弑,葬于江都之雷塘后,隋亡后, 
彦徽公忠贞不事二主,遂弃官归,道经江苏句容县青山,见山川秀丽,风土人情凝重, 
遂定居矣,自后子衍孙繁,累世簪缨不绝,为巫氏江北句容一派之元祖。 
 
巫明甫:罗俊公之子,奉命袭守黄连镇将。 
 
巫万宗: 罗俊公之孙,官前唐总制,奉命袭守黄连镇将。 
 
巫仁: 罗俊公之曾孙,奉命袭守黄连镇将。 
 
巫昶: 江苏句容人,彦徽公后裔,大唐开元辛末进士,历官至宰相。 
 
巫志荣:仁公房第十三世裔孙,官别驾,在后唐同光二年(公元924年),县令王云议改 
县治于公葬之地,志荣公,叩诉闽王,奉旨任择吉地相易乃卜,清流嵩溪黄沙渡牛牯雍水形, 
改葬公及二妣於此,癸山丁向兼丑未。并迁列祖公之骸,於此而散葬及重修,功德无穷。 
 
巫志乾:仁公房第十三世裔孙,特授山西平阳府正堂,为官清正,人皆颂为万家生佛。 
 
巫仕猷:仁公房第十八世裔孙,御士,福建永定大溪人,重修惠光堂,更名曰福潭院。 
 
 
 
巫祈:仕猷公之子,宋代为乡饮大宾,原居福建永定大溪,后迁罗滩,为罗滩开基始祖, 
祈公生七子:其裔遍及江南各省和海外,为巫姓人口较多的一支宗,称为祈派。 
 
巫禧:字忠立,仁公房,罗俊公下第十九世裔孙,宋文学祭酒,敕授修职郎,当南宋末造, 
随父母伯叔等,由福建省永定溪南移居广东曲江之杨梅。随后,禧公跟其父以文学游粤, 
徙居兴宁罗岗洋圹七星伴月形落居,为兴宁罗岗洋圹开基始祖。其裔散居全国各地及海 
外诸国,为巫姓最大之望族!现有近一半的巫姓均属于禧公后裔,并有禧派之称。 
 
巫景发:宋朝广东兴宁县罗岗洋圹人,禧派长孙,候选德安知县寻升徽州府知府,长沙 
太守等职。 
 
巫清:为吾族最先纂修族谱,据记载:始于北宋建隆二年(960年)由宁化人,处州 
通判巫清所主持修纂,称创修闽谱。 
 
巫潜:福建宁化人,志荣公后裔,进士,广东怀集县知县,宋宝庆乙酉年启修闽谱。 
 
巫锡祥:江苏句容人,彦徽公后裔,官至司空同平章事。 
 
巫成昌、孝恭:江苏句容人,彦徽公后裔,龙图阁直学士。 
 
巫正祥:江苏句容人,彦徽公后裔,大理寺卿。 
 
巫廷熊:江苏句容人,彦徽公后裔,宋朝尚书左丞。 
 
巫及: 字子光,谥文惠,江苏句容人,彦徽公十六世孙,宋朝端明殿大学士、佥书 
枢密院使,龙阁图光禄大夫。南宋绍兴三十年(1160年),江苏进士巫及编撰句容族谱, 
称始修苏谱。 
 
巫文:为宋朝翰林。 
 
巫崇德:宋武帝时为南台侍郎御史兼中书通事舍人。 
 
巫起周:宋朝福建宁化人,信公房吉郎公后裔,原任广东博罗县知县,累升枢密使。 
 
巫双瑞:又名千二郎,字祥卿,号云岩,江西石城县人,智公后裔,南宋淳佑十年庚戌榜, 
探花及第,招为附马,统理诸军都督府大都督,光禄上卿,尚理宋第三公主赵夫人。 
 
巫必超:又名千三郎,号雨岩,巫双瑞之弟,宋朝进士,官授吏部宣读。 
 
巫岫云:字心得,广东台山县海宴通亨村人,官至州级。南宋德二年(1276年)元 
军攻陷临安,恭帝投降。元兵入侵广东时,巫岫云逃回故乡隐居,在沙栏白饭迳口(通 
亨村西)的石上,刻下两首诗——西岩行和西岩诗,以后,这个地方也被称之为“巫公 
岩”。巫公岩的石刻是台山最古的石刻,距今已730余年了。 
 
 
 
巫凯:江苏句容县人。秉性刚毅,骁勇善战,明朝崇德初年担任庐州卫百户,不因职 
卑官小而疏忽职守,所以每年都有升迁,由庐州卫百户积功至都指挥同知。永乐六年以从 
英国公张辅平交阯功,迁辽东都指挥使。十一年召帅所部会北京。明年从征沙漠,命先 
还。凯言诸卫兵宜以三之二守御,而以其一屯粮,开原市马悉给本卫乘操,从之。古宣 
宗立,以都督佥事佩征虏前将军印,代硃荣镇辽东。时中国人自塞外脱归者,令悉送京 
师,俟亲属赴领。凯言远道往来,恐致失所,阻远人慕归心。乃更令有马及少壮者送京 
师,余得自便。敌掠西山,凯击败之,尽得所掠者,降敕褒勉。古帝尝遣使造舟松花江 
招诸部。地远,军民转输大困,多逃亡。会有警,凯力请罢其役,而逃军入海西诸部者 
已五百余人。既而造舟役复兴,中官阮尧民、都指挥刘清等董之。多不法,致激变。凯 
劾尧民等,下之吏。知英宗登极,进都督同知,上言边情八事。请厚恤死事者家,益官 
吏折俸钞,岁给军士冬衣布棉,军中口粮刍粟如旧制,且召商实边。俱允行。未几,为 
兵部尚书王骥所劾。朝廷知凯贤,令凯自陈。并谕廷臣,文武官有罪得实始奏,诬者罪 
不贷。凯由是得行其志。正统三年十二月有疾,命医驰视,未至而卒。知凯性刚毅,饶 
智略,驭众严而有恩。在辽东三十余年,威惠并行,边务修饬。前后守东陲者,曹义外 
皆莫及。坐镇边疆达30年之久,威惠并施,使边务修饰,相安无事,卒于官。 
巫凯墓(明代)位于蓝家堡子村东山岗上。1968年,被盗掘。1974年,辽阳市文 
物管理所勘察时该墓顶石忠距在表1.5米,墓以长方砖和石块砌筑,左室用灰色长方砖 
砌筑,两室用石板铺盖,两室形状大小相同,前后长4米,左右宽2米,高2米。得 
“盖石志”一块,为长形花岗岩,上端左右抹角,高0.44米,宽0.53米,阳刻两行楷 
书,“荣禄大夫镇守辽东总兵官征虏”、“前将军左军都督同知巫公之墓”;阴刻“巫之墓” 
三字。从两行志盖文查《明史》卷一百七十四巫凯列传,此墓为巫凯墓无疑。 
 
巫三祝:广东龙川下塔人,禧派三房,24世世杰公之裔,明朝时为户部尚书。 
 
巫子有:为明朝礼部尚书。 
 
巫子肖:为明朝户部主事,为官清正,执法严明,世人誉为巫青天。 
 
巫定枢:为明朝工部主事。 
 
巫子秀:明朝兴宁罗冈人,英勇绝人,奇谋善用,智勇双全,明弘治中贼起,独能保其 
乡,威望崇隆,迁贼巢,擒贼亲斩之,献人头于官,请官剿之几尺贼憾之,一夕其家尽杀之。 
巫明甫:福建宁化人广东省南海县丞,甲申(1644)年后明朝灭亡,大批官员屈膝降 
清,唯独我公改换老百姓的衣服,从广州奔往肇庆向桂王告警,并护卫桂王逃难出奔,丁亥 
正月十五抵达梧州,桂王任命明甫公为苍梧令。清军又于正月二十九日攻破梧州,广西巡 
抚曹烨以下全部投降,并将梧州所属州县印章册籍双手拱出。只有我明甫公守护印章,坚 
不献出,他说:天子以印章土地权力交付与我,我岂能随便拱手让人,我虽由于时势不得已 
至此,不能克尽职守,但我定当与印章共存亡,清军再三劝降,明甫公志不为动,生死关头 
不惜献出生命,宁化县志记载为忠臣。 
 
巫廷宝、廷联堂兄弟,福建南安县车兜人,均为经廷讲官、太子少保协办大学士。 
 
巫宜福、宜禊、宜禄:福建永定人,祈公后裔,在清朝有“一门三进士、兄弟二翰林” 
之称。宜福,任翰林院编修,出任上海道尹。宜禊,任庶吉,先后位居苏州道尹。 
 
 
 
巫峦:字学高,号詹亭,福建省长汀县人。康熙四十八年已丑科恩贡,官福州府学 
教喻,监督鳌峰书院事,校刊典籍,历浙江省永康知县等。著有《芙蓉集》和《富缃集》 
行世。后奉旨钦使琉球,册封中山国主。琉球在九州岛与台湾之间,有大隅、土噶喇、 
奄美、冲绳、先岛五组岛屿,前三称萨南诸岛,余称琉球。巫峦公是我族的外交人物。 
 
巫必达:福建连城人,生于乾隆十六年(1751),殁于嘉庆十七年(1812年),必达 
公少年入福建少林寺,学习少林拳,为俗家弟子,青年时周游南北,投师访友,师事多人,并 
深暗内家功法,广采博闻,通过比较与选择,融合众家特点与精华,根据自已身材瘦小, 
弹跳灵活,反应快捷等自身的条件,刻意自创一套轻功出众,移步灵便、以柔克刚、以静 
制动的有十一路法与十八般器械的武术套路。数百年来,被各界冠以我族姓氏,尊称为 
 
 
 
 
巫家拳。一九八六年,湖南出版社的《湖南武术拳械录》一书,对巫家拳作了系统而全面 
的记载与介绍,计有拳法十二套六十段一千四百余式,器械五套二十段二百零五式。 
必达公于乾隆末年来湖南醴陵.株洲.湘潭等地授徒传艺,至今门人七代,门徒数以万 
计,并在湖南醴陵五里牌创立巫家武术学校,教授巫家拳,使武业世代相传,桃李花开天下。 
 
巫作江:原名昌,贡生,清诰赠为奉直大夫,作江公是入川始祖巫锡伟的第二个儿 
子,巫罗俊公第三十六世孙,作江公生于清雍正庚戌年九月二十日(公元1730年)。他 
生有两子:长子巫一峰,原名成麟邑增广贡生,生有十子;次子巫丽峰,原名成鹏,同 
州加二级清诰授为奉直大夫,生有三子,巫作江派下子孙共十三房。 
巫作江自幼随父入川到了洛带镇,年幼时聪明好学,能日记百余言,深受家人喜爱。 
后苦于生计困难,15岁因家境贫穷而休学,跟父亲学习做生意,长期往返于重庆、永川、 
荣昌、隆昌、成都、洛带进行贸易。由于他聪明、善良、勤劳、经商有方,生意越做越 
红火,财源日益增大,很快成为四川成都外东首富之一。巫作江经商办厂致富后,仍不 
忘客家人、巫氏家族的光荣传统和宗旨“敦亲睦族爱国爱家乡”。积极兴办私学堂,培养 
鼓励奖助学。巫作江先新建了两个巫氏祠堂(洛带大夫第和成都市如是庵街今成都市工 
商银行);在洛带镇又办起私学堂一个;实行奖学制度,在巫作江公子孙十三房中就有清 
国学士十一人,省级学校毕业十多人,清诰赠和授六位大夫,奉直大夫二个、朝议大夫 
四个。清朝赠和授儒林郎二个、清列贡生四个、五品军功一个、清朝奖给岁进士一个等, 
巫作江的后裔人才辈出,后继有人。 
巫作江公在洛带镇积极带领后裔做社会公益事业、慈善事业、扶贫救济、修桥补路, 
建寺庙、收集保护文物等。巫作江捐资新修洛带镇桂兰桥和公路,捐资新建洛带镇(佛 
教)灵芝观寺庙;又捐资培修燃灯寺庙。从公元1804-----1838年成都多次天闹大旱灾、  
闹饥荒和遭洪灾,致使“千钱不能斗米”的严重情况下,巫作江公率后裔“首捐八十石, 
合募捐大米,设厂施济一方”。减少了因饥荒而造成死亡的严重现象。“自饥荒后又因多 
贫,饿死后而无钱不能安葬者”,巫作江公率子女出钱、出物、出力代葬五十余具死难者。 
巫作江为社会公益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,社会声誉很高。在清朝乾隆、嘉庆年间,巫 
作江的政治、经济地位已达到了鼎盛时期,作江公在清朝时期是四川省的优秀人物。 
巫作江的优秀事迹以及后裔们为清皇、为社会、为家乡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劳,后 
清皇诰赠巫氏“大夫第”横匾并诏颁新建巫氏“大夫第”。洛带巫氏“大夫第” 建于清 
朝乾隆中期,距今有250余年。共三千多平方米,有房屋二百余间,其中“辅弼堂”49 
间。因巫作江公被清皇诰赠为奉直大夫,其名宅故尔得名。 
 
“大夫第”后巫作江公把它作为四川巫氏总祠堂,他团结带领四川巫氏继承先祖遗志, 
发扬巫氏光大,“敦亲睦族爱国爱家乡”。令其他姓氏都为之敬佩他。 |   
 
  
 |